关于新密市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及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年1月19日在新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新密市财政局局长 李福安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新密市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财政局紧紧围绕“融入郑州、对接空港、创新驱动、持续转型”的总体要求,积极把握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年初制订的目标和台账,提高站位,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依法理财,为新密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财政收入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0422万元,增长4.58%(营改增同口径,下同),为预算的100.85%。其中:市本级收入完成127867万元,下降3.58%,为预算的83.62%;乡(镇)级收入完成192555万元,增长10.82%,为预算的116.83%。
从分部门完成情况看:国税部门完成120290万元,为预算的93.36%;地税部门完成83230万元,为预算的101.28%; 财政部门完成116902万元,为预算的116.83%。
从收入构成情况看: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197010万元,增长28.7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1.48%。其中:增值税完成112164万元,增长50.95%;企业所得税完成22551万元,增长7.42%;个人所得税完成4216万元,增长31.50%;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10609万元,增长27.90%;房产税完成2383万元,增长11.98%;资源税完成5982万元,增长51.44%;耕地占用税完成2134万元,增长8.38%;契税完成10148万元,增长38.80%。受收费项目取消影响,非税收入完成123412万元,下降19.54%。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8242万元,增长52.4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130672万元,占基金预算收入的88.15%。
(二)财政支出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36726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97.13%。
从分级情况看:市本级支出完成429398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96.44%;乡镇级支出完成107328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
从主要支出项目情况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241万元,增长13.56%;公共安全支出27729万元,增长6.23%;教育支出87297万元,增长14.72%;科学技术支出4159万元,增长42.1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347万元,增长4.5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60251万元,增长4.3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8359万元,下降2.15%;节能环保支出28275万元,增长308.1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2106万元,增长7.77%;农林水事务支出80329万元,增长12.36%;交通运输支出8840万元,下降3.6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9295万元,下降2.93%;住房保障支出完成14001万元,增长1.46%。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0947万元,增长28.2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11802万元,增长26.32%,占基金预算支出的85.38%。
(三)财政预算执行特点
1.税收和基金收入实现突破性增长
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197010万元,同比增长28.76%,实现净增44005万元的突破。基金收入完成148242万元,同比增长52.46%,实现净增51009万元的历史新高。
2.支出结构持续优化
在预算执行中,均衡支出、科学支出,坚持厉行节约,对民生、重点项目等支出予以优先保障,从严管理差旅费、会议费等系列经费,确保“三公”经费保持零增长。2017年,教育、社保、医疗等十项民生支出44378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68%。
3.乡镇办之间收入不均衡
从增幅来看,有6个乡镇办收入增幅超过10%,分别是刘寨镇、曲梁镇、青屏街、岳村镇、白寨镇、袁庄乡,增幅分别为92.12%、48.30%、23.42%、17.69%、10.30%、10.09%。从收入质量看,曲梁镇、新华路、刘寨镇、西大街、青屏街、来集镇收入质量超过60%,分别为78.72%、78.54%、77.39%、74.42%、68.49%、62.56%。从收入总量看,超过10000万元的有曲梁镇、青屏街、新华路、西大街、来集镇、刘寨镇、超化镇、岳村镇。收入最高的乡镇较最低的乡镇多27445万元,乡镇办之间收入不均衡。
(四)2017年主要财政工作
1.着力创新工作方式,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以“项目”为抓手,建立工作台账,坚决按台账完成既定任务。二是前往汝州市、巩义市、登封市财政局“对标”,学习财政业务流程管理、中长期规划、绩效管理、PPP模式推进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及做法,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管理水平。三是对乡镇收入管理实施绩效考核,兑现奖补资金15589万元,为历年之最,有效地激发了乡镇增收创收潜力。
2.着力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一是落实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先后取消和停征了1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2项政府性基金项目,共计减少收费金额2265万元,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完善企业奖励政策。争取上级各类涉企奖补资金3856万元,企业政策性退税6075万元,拨付企业上市、晋级4A景区、企业环保治理奖励等资金315万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大力支持开放创新。投入25749万元,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大大增强了产业集群效用;投入17300万元,支持我市环保科技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更好地为综合体运营单位孵化器建设、引进高端人才和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保障;投入1100万元,做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设立2000万元耐材企业还贷周转金,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四是引导金融机构,搭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平台,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3.着力支持重点项目,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一是紧紧围绕“建设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新密次中心”的发展定位,积极筹措资金,投入107515万元全力支持百城提质。二是继续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水入密工程具备正式通水条件,郑少高速北口绿化整治,密州大道顺利通车,环保创新创业综合体主体封顶,市妇幼保健院暨儿童医院新址建设即将竣工,13所学校建设正在施工,市委党校新校项目正在按程序推进,总投资35亿元的溱水河治理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三是支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投入10800万元,有效化解煤炭产能过剩,获得国家安监总局验收组的肯定。投入8190万元,完成“电代煤、气代煤”23400户。投入30817万元,加快推进我市生态建设,全面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有效改善我市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四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政策支持。直接从上级财政争取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5200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4200万元,新型城镇化转移资金294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及一事一议奖补资金5354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力地支持我市各项事业发展。
4.着力保障民生支出,提高财政惠民水平。一是投入87297万元,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又拨付2906万元补助乡村教师3812人,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二是投入52810万元,落实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主动作为,顺利完成了社保基金由财政集中预算到各机关事业单位独立核算的时代转型,维护了参保职工合法利益,为全市参保职工筑起了一张“安全保障网”。投入2500万元,助推社保征缴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我市社保费征缴改革工作位居省级前列。投入1480万元,专项用于培训补贴、职介补贴、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大学生求职;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47万元。投入3558万元,落实国有集体破产倒闭企业在职职工、退休职工、退役士兵的社保费,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发展。投入821万元,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投入3202万元,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革。四是整合各类财政资金20047万元,2017年新增预算11750万元,补齐扶贫资金投入短板,全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山区区域特色经济项目扶持、综合扶贫开发等工作,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查、找、定、推、促"为抓手,建立项目资金台账,加强扶贫资金管理,顺利通过了省、郑州市督导检查组的5次检查。
5.着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一是全面清理和规范银行账户管理,积极配合市纪委参与“小金库”专项清理整治与银行账户清理工作,实现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撤销市直预算单位银行账户322个,上缴财政资金32941万元;撤销村级银行账户72个,上缴农村集体“三资”账户资金2365万元。二是全面部署我市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出台了《新密市财政局关于编制市级2018-2020年财政规划的通知》,开发了软件系统,在做好2018年预算的基础上,推动2019年及2020年的财政规划。三是重点选取10项社会关注度较高、涉及民生和产业发展的项目及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四是强化债务风险管理,规范融资平台融资行为。成立了政府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初步建立我市债务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机制。按照财政部专员办的要求,对我市违法违规举债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整改,共撤销担保、承诺函各类文件23件,筹措资金近35亿元提前归还金融机构。五是盘活存量资金,保障了百城提质、脱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六是建立了财政信息化移动办公服务平台,逐步实现财政业务信息化、移动化、无纸化,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升财政服务效能。
6.着力加强党的建设,树立财政系统清风正气。一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上来,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二是参加省、郑州市财政系统培训班5次,开展财政干部培训15次,财政大讲堂9期,培训1400余人次;组织基层财政干部和村级财会人员培训2次,培训450人次;组织中长期财政规划及部门决算培训2次,培训440人次,提高了财政干部职工及财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三是完善了党团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机关4个党支部,理顺了财政系统11个党支部222名党员的组织关系,落实好“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7+N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工作,深入学习党纪和法律条规,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夯实思想根基,筑牢思想防线。
财政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作为资源型县市,我市正处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过渡阶段,新兴产业尚起不到支柱作用,主体税源还没有形成,加上我市土地收益低,收入增长幅度较小;刚性支出增长趋势加剧,财政收入已满足不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历史欠账较多;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跟不上新时代发展;基层财政所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等。
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党的十九大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砥砺奋进的时代,一个人民至上的时代,一个拥抱世界的时代,一个开创未来的时代。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展现财政新作为。
(一)指导思想和预算编制原则
综合分析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矛盾的各种因素,2018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各级经济工作、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确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导向,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大、做实、做强财政收入,主动适应社会矛盾的新变化,积极作为,克难攻坚,公正公平,保障有力,切实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体现好、贯彻好、落实好,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勇于担当、思想解放、能力突出”的财政干部队伍。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8年市本级预算编制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统筹财力,保障重点。按照“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要求,统筹四本政府预算及各项资金来源,集中财力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健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对未来三年重大收支政策统筹考虑安排,为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财力保障。
二是依法理财,精细管理。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按照预算法各项规定编制预算,强化预算约束;调整部分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方式,控制代编预算规模,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根据财力状况、实际需要和项目成熟度,逐项审定专项资金支出预算,着力增强预算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三是突出绩效,科学引导。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加快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将预算项目安排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滚动调整,强化约束。按照三年滚动方式编列财政规划,新一轮财政规划在上一轮财政规划基础上滚动调整形成;相应年度财政规划约束对应年度预算,年度预算编制在相应年度财政规划框架下调整完善形成;凡涉及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的部门、行业规划,都要与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
五是审慎稳妥,留有余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收入安排实事求是,避免出现顺周期调节;注重发挥财政政策调控作用;支出安排区分轻重缓急,优先保障基本支出、民生支出和重点项目支出;保持适度财政储备,应对不可预见因素。
六是规范债务,防范风险。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统一要求,研究制定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预警监测办法,逐步将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严控举债行为,规范政府性债务资金管理,积极防范债务风险。
(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336443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320422万元增加16021万元。其中:税收收入222622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197010万元增加25612万元,增长1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6%。其中:国税部门安排135928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120290万元增加15638万元,增长13%;地税部门安排93344万元(含教育费附加665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83230万元增加10114万元,增长12.20%;财政部门安排107171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116902万元减少9731万元,下降8.32%。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6750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127867万元增长30.90%。
根据测算,2018年市本级财力为205648万元,上级提前下达10124万元,调入资金125573万元,实际可用财力341345万元。
市本级预算支出安排341345万元,较去年预算252696万元增长35.08%。
人员类支出200381万元,占市本级预算的58.70%,比上年预算145776万元净增54605万元,增长37.45%。其中:工资141476万元,占市本级预算的41.45%,比上年预算102327万元净增39149万元,增长38.30%;社保基金29736万元,占市本级预算的8.71%,比上年预算25367万元净增4369万元,增长17.22%;离退休人员经费6742万元,占市本级预算的2.02%;住房公积金12506万元,占市本级预算的6.24%,比上年预算9665万元净增2841万元,增长29.39%;行政人员车补1545万元,占市本级预算的1.09%;公用经费8376万元,占市本级预算的2.45%,比上年预算6694万元净增1682万元,增长25.14%。
收费类支出37420万元,占市本级预算的10.96%,比上年预算30087万元净增7333万元,增长24.37%。
项目类支出103544万元,占市本级预算的30.33%,比上年预算77106万元净增26438万元,增长34%。其中:业务费3473万元,比上年预算3258万元净增215万元,增长6.58%;项目经费100072万元,占市本级预算的29.93%,比上年预算73848万元净增26224万元,增长35.51%。
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2511万元,增长31.81%;公共安全支出30491万元,增长31.30%;教育支出90690万元,增长17.0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04万元,下降15.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341万元,增长19.2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7973万元,增长0.41%;节能环保支出5989万元,增长41.19%;城乡社区支出7466万元,增长32.08%;农林水事务支出25296万元,增长139.84%;交通运输支出5206万元,增长37.52%;住房保障支出20006万元,增长81.13%;偿债准备金支出13256万元,增长51.01%。
2.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81736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6421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90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768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840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81736万元。按照“以收定支、专款专用、集中财力、确保重点”的原则,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使用。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238642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90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768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840万元;调出资金125573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00万元。支出按以收定支原则编制。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146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0194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7530万元,支出16368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274万元,支出121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4339万元,支出3433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8316万元,支出48275万元。
(三)2018年财政工作重点
1.加强收支管理,确保财政运行平稳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形势,加强宏观经济分析,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收支平衡、运行平稳。一是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着力培育税源。加强税源体系建设,拓展财税增收空间,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全面落实各项企业扶持政策,鼓励资金投向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大对全市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引导科技力量为市场经济服务。大力培植财源经济,促进财政持续增收。二是提高经营土地能力,切实增加收入。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管理使用,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加强新增建设用地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收支相关政策,积极督促土地使用者严格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及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金。积极支持土地整理工作,达到新密土地后备资源充分利用。三是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强化依法治税。着力消除管理盲区,加强对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纳税情况的比对分析,营造公平税负环境,查找堵塞漏洞,杜绝税收流失。充分发挥税源经济信息共享平台作用,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税收的征收管理,实现经济与税收协调增长。四是完善乡镇办绩效考核办法,切实提高乡镇办创收积极性,帮助乡镇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2.注重协调推进,全力支持“三大重点”工作
围绕百城提质、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三大重点”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更新观念,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全力支持百城提质建设。坚持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为统揽,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结合部门职责,以推进市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预算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政府性基金等财政性资金向百城提质项目倾斜。对涉及百城提质建设工程,优先审核拨付建设资金,保障各项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二是全力支持脱贫攻坚。提高政治站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做好扶贫资金保障工作,全方位服务、支持好脱贫攻坚,让我市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早日脱贫摘帽,走向小康。三是支持生态环境建设。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指导,加快推进我市各项生态建设,全面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3.突出工作重点,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一是健全完善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做好三年中期财政规划滚动编制工作,加强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和指引,切实提高年度预算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绩效目标管理,优化绩效目标设置。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堵塞管理漏洞。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三是全面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继续加大公务卡制度改革力度,严格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提高公务卡支出占非转账支出比重。继续清理整顿财政专户,构建规范透明的支付机制。四是纵深推进预决算公开。全面细化公开预决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打造阳光透明财政。
4.创新财政投入方式,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一是深化投融资公司改革。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厘清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边界,将政府从投资主体转化为谋划主体。通过扩大项目边界、配置经营性资源、整合盘活政府“四资”等多种方式,积极与省、市级投融资公司对接,争取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是扎实推进PPP项目健康发展。根据国家PPP政策最新规定,加快办理各种手续,进一步梳理、规范PPP模式操作流程,推动PPP项目落地实施,加强对PPP项目的监管和绩效考核。三是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严防各种形式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做好债务风险管控,定期评估分析风险状况,多措施持续化解债务风险。
5.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是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市委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二是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尊重干部成长规律,选好人、用好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的核心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围绕新时期财政改革发展重点,开展分层次、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财政干部队伍的敬业精神、专业能力。三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持续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树牢“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用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监督使财政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财政新使命,新征程展现财政新作为。财政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新密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做出积极贡献!